邵逸夫先生與夫人邵方逸華女士是孕育香港電影與電視業界傑出人才的先鋒。在1950至1970年間,邵逸夫先生慧眼識才,成就了林黛、狄龍等家喻戶曉的亞洲巨星。及後,隨着七十年代起本地電視業發展日漸蓬勃,邵逸夫先生創辦了無綫電視首屆藝員訓練班,系統化發掘和培育新秀,孕育出新一代斐聲國際的影視明星,如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及張曼玉等。透過開拓完善的演員、編劇及導演培訓體系,邵氏為香港奠下了東方荷里活的基石。數十年來,基金會都秉承這份使命,努力不懈推動藝術發展,滋養並豐富本地的藝術與文化教育。
推動創意
專業教育 培育行業人才
邵氏基金會與本地大學緊密合作,有規劃地推動藝術教育。早在八十年代,我們已積極支持香港浸會大學(當時為香港浸會學院)設立電影與電視專門課程,資助它開拓相關學術領域,成為香港媒體研究的先驅。其後發展而成的傳理學院,開設新聞、電影電視及傳理三大學系,培育出一批在傳媒與藝術界成就斐然的傑出校友。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是基金會推動藝術與創意教育的另一里程碑。這座九層高的建築於2011年落成,由世界知名建築師丹尼.列比斯堅與本地著名建築公司利安顧問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當中配備先進的設施,包括錄音棚、錄音室、放映室、劇院及展覽空間。作為創意媒體學院的所在地,這裏已成為跨學科交流、即興合作與創新的重要平台。
在基金會的資助下,逸夫演藝中心則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的標誌性建築。這座現代化地標於2021年落成,配備靈活可變的座椅系統和舞台配置,可舉辦音樂會、會議、展覽及舞台各類演出。中心融合科技、創意與文化,是促進大學及社區人文與創意發展的多元空間。
獎學金計劃與年輕人才的創意空間
邵氏基金會一直透過獎學金計劃培育新一代的創意青年。近年,邵氏影城與香港浸會大學、香港設計學院及香港演藝學院合作,推出「邵氏影城獎學金」,表揚在電影相關專業有卓越學術表現的學生,協助他們進一步發展才華與潛能。
另一重要項目「邵氏創意中心」,則是專門為電影及多媒體製作人才提供共享與協作的空間。中心首階段佔地11,000平方呎,設有綠幕拍攝室、配音室及初階製作設備,營造一站式的合作、實驗與創意環境。它展現了邵氏基金會與邵氏影城致力創造創意機遇及拓展專業網絡的承諾,為香港影視行業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環境。
對本地藝術發展的支持
除了教育領域,邵逸夫先生也是推動香港重要藝術機構創建及持續發展的先驅。自1974年起,他出任香港藝術節協會主席,及後成為永遠名譽會長,帶領香港藝術節成為亞洲頂尖的國際藝術節之一。時至今日,藝術節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平台,不僅雲集世界級藝術家的演出,更將本地藝術新星帶到國際舞台上。
邵氏基金會亦資助1977年於灣仔落成的香港藝術中心,當時本地藝術行政與管理設施極為匱乏。及至八十年代,基金會仍持續提供支持,進一步鞏固藝術中心作為香港重要文化地標的地位。中心除舉辦各類演出與展覽外,亦透過多元課程積極推動藝術教育。
此外,基金會亦資助香港合唱新力量、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音樂學院,以及青年音樂訓練基金等不同團體及項目。從人才培育、教育推廣,到當代藝術場所及創意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彰顯了基金會對香港藝術與文化長遠而堅實的承諾。
全球視野
邵氏基金會對藝術文化的推廣和拓展更遠及海外,當中包括捐助2,900萬港元(約280萬英鎊),支持重建位於倫敦皮卡迪利195號的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總部。BAFTA於2022年重開,瞬即成為全球電影、電視及遊戲人才培育與公眾參與的領先藝術樞紐。基金會亦支持西區歌劇院 (Opera West)及BBC北方合唱團 (BBC Northern Singers)等國際項目,展現以藝術連結世界、互相啟迪的信念。
基金會對藝術與文化全方位的支持,讓邵逸夫先生與夫人邵方逸華女士的願景得以傳承,持續啟發和培育一代又一代藝術人才,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文化中心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