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先生与夫人邵方逸华女士是孕育香港电影与电视业界杰出人才的先锋。在1950至1970年间,邵逸夫先生慧眼识才,成就了林黛、狄龙等家喻户晓的亚洲巨星。及后,随着七十年代起本地电视业发展日渐蓬勃,邵逸夫先生创办了无线电视首届艺员训练班,系统化发掘和培育新秀,孕育出新一代斐声国际的影视明星,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及张曼玉等。透过开拓完善的演员、编剧及导演培训体系,邵氏为香港奠下了东方荷里活的基石。数十年来,基金会都秉承这份使命,努力不懈推动艺术发展,滋养并丰富本地的艺术与文化教育。
推动创意
专业教育 培育行业人才
邵氏基金会与本地大学紧密合作,有规划地推动艺术教育。早在八十年代,我们已积极支持香港浸会大学(当时为香港浸会学院)设立电影与电视专门课程,资助它开拓相关学术领域,成为香港媒体研究的先驱。其后发展而成的传理学院,开设新闻、电影电视及传理三大学系,培育出一批在传媒与艺术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是基金会推动艺术与创意教育的另一里程碑。这座九层高的建筑于2011年落成,由世界知名建筑师丹尼.列比斯坚与本地著名建筑公司利安顾问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当中配备先进的设施,包括录音棚、录音室、放映室、剧院及展览空间。作为创意媒体学院的所在地,这里已成为跨学科交流、即兴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基金会的资助下,逸夫演艺中心则成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现代化地标于2021年落成,配备灵活可变的座椅系统和舞台配置,可举办音乐会、会议、展览及舞台各类演出。中心融合科技、创意与文化,是促进大学及社区人文与创意发展的多元空间。
奖学金计划与年轻人才的创意空间
邵氏基金会一直透过奖学金计划培育新一代的创意青年。近年,邵氏影城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设计学院及香港演艺学院合作,推出「邵氏影城奖学金」,表扬在电影相关专业有卓越学术表现的学生,协助他们进一步发展才华与潜能。
另一重要项目「邵氏创意中心」,则是专门为电影及多媒体制作人才提供共享与协作的空间。中心首阶段占地11,000平方呎,设有绿幕拍摄室、配音室及初阶制作设备,营造一站式的合作、实验与创意环境。它展现了邵氏基金会与邵氏影城致力创造创意机遇及拓展专业网络的承诺,为香港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
对本地艺术发展的支持
除了教育领域,邵逸夫先生也是推动香港重要艺术机构创建及持续发展的先驱。自1974年起,他出任香港艺术节协会主席,及后成为永远名誉会长,带领香港艺术节成为亚洲顶尖的国际艺术节之一。时至今日,艺术节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平台,不仅云集世界级艺术家的演出,更将本地艺术新星带到国际舞台上。
邵氏基金会亦资助1977年于湾仔落成的香港艺术中心,当时本地艺术行政与管理设施极为匮乏。及至八十年代,基金会仍持续提供支持,进一步巩固艺术中心作为香港重要文化地标的地位。中心除举办各类演出与展览外,亦透过多元课程积极推动艺术教育。
此外,基金会亦资助香港合唱新力量、维也纳儿童合唱团音乐学院,以及青年音乐训练基金等不同团体及项目。从人才培育、教育推广,到当代艺术场所及创意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彰显了基金会对香港艺术与文化长远而坚实的承诺。
全球视野
邵氏基金会对艺术文化的推广和拓展更远及海外,当中包括捐助2,900万港元(约280万英镑),支持重建位於伦敦皮卡迪利195号的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AFTA)总部。BAFTA于2022年重开,瞬即成为全球电影、电视及游戏人才培育与公众参与的领先艺术枢纽。基金会亦支持西区歌剧院 (Opera West)及BBC北方合唱团 (BBC Northern Singers)等国际项目,展现以艺术连结世界、互相启迪的信念。
基金会对艺术与文化全方位的支持,让邵逸夫先生与夫人邵方逸华女士的愿景得以传承,持续启发和培育一代又一代艺术人才,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区域文化中心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