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回顾
「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他们能够追求学问、传授学问、研究学问,推陈出新以造福人群。」
—— 邵逸夫先生
这句话不仅承载着邵逸夫先生的育人哲学,也成为维系他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40年深厚情谊的核心信念。凭借其远见卓识与坚定承诺,邵先生不仅改写了香港的教育格局,其影响更深入华人社群。
起源
共同愿景:全人教育
邵先生与中大的伙伴关系,并非单纯的捐赠者与受赠机构,其独特之处在于双方价值观的深度契合。双方共同致力营造有助交流的学术环境,并强调培养具人文关怀的学生。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在于培育其品德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邵先生与中大的情谊始于1967年,当时香港的高等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邵先生加入中大联合书院的校董会,播下他对中大坚定支持的种子。1981年,他资助兴建了中大邵逸夫堂。诚如中大第二任校长马临教授所言,邵逸夫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标志着「大学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邵逸夫堂成为校园的文化中心,举办过无数表演、典礼和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有着更丰富的学术体验。
1986年迎来另一个重要里程。邵先生在一次参观校园时留意到一片原规划作新书院之用的空地因资金短缺而搁置。只用了一天时间,他就果断拍板全力支持兴建新书院,即后来的「逸夫书院」。促成日后的逸夫书院诞生。当时香港正值人口急速增长,教育基建急需扩展,逸夫书院的成立正好回应了社会迫切需要。
逸夫书院不仅是硬件设施,更体现了邵先生的教育信念。书院以「修德讲学」为院训,突显德育与学术并重的宗旨,并且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课程,持续启迪并塑造全人人才。
合作倡议
开拓视野:跨越地域的教育使命
2014年,邵氏基金会与中大的合作再迈进一步,跨越地域界限。邵氏基金成为首批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提供资助的机构,资助创建该校首间书院⸺ 逸夫书院,不仅推动了其往后十年的发展,更大大拓展了中大于内地教育的影响力。
中大(深圳)的逸夫书院的院训「修德臻善」秉承了邵先生强调品学兼修的育人理念。时至今日,书院已培育了近2,000名杰出校友,毕业生的成绩持续在七间书院中名列前茅,印证了邵先生的教育精神在新时代中依然历久常新,具深远启迪。
「逸夫国际会议中心」是中大(深圳) 的重大基建,场馆面积约2,100平方米,空间设计匠心独运,能举办大型活动、艺术表演及国际会议,是校内的文化枢纽,为师生营造更丰富多元的校园生活,亦推动大学的艺术发展与国际交流。
承传遗志:崭新空间
邵先生与中大的情谊深厚,多年贡献不单展现了其卓识远见,同时不懈回应大学不断演进的教学需求。邵氏基金会一直秉承其精神,持续支持中大于各方面的发展,并进一步资助多元实体空间的建设,致力培育卓越学术人才。
邵方逸华女士亦继承了丈夫的教育理念。2019年兴建的逸华楼,正好体现这份传承。她了解到学生住宿需求日益增长,坚信宿舍是培养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要校园生活一部分,因而秉持先夫精神,推动建设,将邵先生的哲思与价值观得以延续。
时至今日,邵氏基金会仍依然坚守对中大的承诺,彼此关系日益巩固。2001年启用的威尔斯亲王医院「逸夫讲学堂」,成为了医学学术交流的重要枢纽,多年来举办无数医学会议,推动医疗创新,改善病人福祉。其后于2024年,基金会再度资助学堂进行全面优化,彰显其对中大长远发展的承担。
邵逸夫先生一直视培育人才为最重要的投资,与中大缔造了不朽的伙伴关系。邵氏基金将继续秉持这份精神,让他的教育理念得以薪火相传,世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