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3年成立以来,邵氏基金会已成为全球华人社区实践人道精神的卓越典范,透过坚定不移的奉献,我们重新诠释社会韧性——不仅是生存,而是培育以团结、信任、共同责任与仁爱为主的社会。
应急纾困
及时介入,绩效策略,全面复原
邵氏基金会秉持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数十年来在面对各地突发灾难时,始终迅速回应,及时提供资源支援。从中国内地到台湾以至泰国,每当华人社群遭受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我们皆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如在2021年河南水灾期间,基金会迅速行动,捐出善款支援河南同胞抗洪救灾;同样地,2023年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发生6.2级地震,基金会即时捐出赈济款项,支援紧急救援与重建项目。这一切行动远不止于慈善捐赠,更彰显着基金会将灾难应对视为道德责任与公民使命的信念。
基金会坚信,真正的重建与复原,远不止于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阶段,更在于持续推动灾民身心复健与重建工作的长期支援。以2008年四川地震为例,基金会投放资源重建教育基础设施,并支持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项目,协助受灾社区更全面地复原。这种全面性策略体现了我们坚信重建工作应以人的尊严与未来发展为核心,确保受灾者不同层面的需要都得到照顾。
推动红十字会发展
此外,邵逸夫先生自1972年起担任香港红十字会主席长达26年。在任期间,他不仅出资支持红十字会的发展,更身体力行,积极推动人道工作。他善用自身影响力,号召知名艺人与社会贤达参与无偿捐血活动,有效打破当时社会对捐赠血液的禁忌。2012年,邵氏基金会大力支持红十字会新总部的建设,延续邵先生关怀社会、扶助弱势的精神。
最近,基金会又资助海南红十字会防治地中海贫血的项目,帮助海南、广西等高风险地区应对影响深远的遗传性血液疾病。秉持以爱心为本,用行动回应社会需要,持续推动本地与国际的慈善合作。
迅速应对疫情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基金会迅速采取双重策略:一方面向弱势社群及高危人士捐赠基本物资,同时向香港医院管理局捐款一千万港元,及向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提供重要资助,支持新兴传染病和冠状病毒的研究。这种结合人道援助与前瞻性科研资助的对策,体现出基金会同时兼顾紧急救援与长远社会福祉发展的决心。
携手渡难
策略性支援社区
2025年,基金会推出「紧急支援基金」,支援受工伤、意外或天灾影响的基层家庭。我们简化申请程序,让有需要的家庭更容易获得援助,希望这种针对性的援助,能让受影响的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援,以免因经济困难而加剧创伤。
公民责任与社区力量的长远影响
多年来,邵氏基金会的角色已超越传统的紧急援助提供者,积极推动公民责任与社会团结。我们在不同社区中树立了灾难援助的典范,透过播种希望、赋权社群,我们持续激发集体力量,并以关怀与凝聚力感动人心,期望这份精神能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