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邵氏基金會推動國際合作 協助應對傳染病及疫情挑戰
邵氏基金會近日宣布,將投放250萬港幣(約24萬英鎊),支持本地三間知名大學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與英國的疫情研究院 (The Pandemic Institute,簡稱TPI) 展開跨國科研合作,研究如何應對新興傳染病和疫情的威脅。TPI由英國三所知名學府共同成立,包括英國的利物浦大學、利物浦熱帶醫學院和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
計劃將資助九個合作科研項目,涵蓋各種高風險和新興傳染病,包括流感、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抗菌藥物耐藥細菌、引起腦部感染的腸道病毒和戊型肝炎。
邵氏基金會主席陳偉文博士強調:「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支持這一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並與香港的大學建立新的合作關係。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期間,香港多所大學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抗疫起到了關鍵作用。病毒不分國界,面對今後的挑戰,國際合作將起到前所未有的關鍵作用。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夠推動更多跨國協作,共同應對無國界的威脅。」
TPI總監兼利物浦大學腦神經學系主任湯姆.所羅門教授(Prof. Tom Solomon) 表示:「這項目是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全球對傳染病的認識和應對能力的重要一步。我們非常感謝邵氏基金會的慷慨資助。這筆資金將使我們能夠應對具有流行或大流行潛力的關鍵病毒和細菌危害。我們的團隊正在應用互補的科學和技術方法,包括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新穎診斷、治療創新、流行病學建模、基因組分析和疾病機制研究,以加強全球的準備和應對能力。」
項目的啟動儀式在香港英國領事館舉行,吸引了院校代表、各參與機構的主要研究人員和利物浦大學校友出席。趁著各研究團隊齊集香港的良機,大會先後在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舉行了為期兩天的科研活動,各團隊深入討論有關的研究課題並推進合作。活動以一場文化考察作結,旨在加強團隊交流和深化合作關係。
資助項目:
透過機器學習發現協同抗流感藥物組合
流感仍然是最具大流行威脅的疾病之一,而現有治療方法有限。本項目利用人工智慧快速識別現有藥物的組合,以期能更有效地共同對抗病毒。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大學 Saye Khoo 教授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 袁碩峰教授
利用抗體發現開發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快速診斷技術
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是一種高風險病毒,死亡率高,並在中東地區持續爆發。目前並沒有快速檢測方法。本項目將測試特別設計的抗體,以評估哪些抗體在簡單的「驗孕式」MERS 側向流檢測中效果最佳。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熱帶醫學院 Caitlin Thompson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 朱軒教授
食源性多重抗藥性細菌的流行病學監測與公共衛生風險評估
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是一個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議題,具多重抗藥性的細菌不僅在醫院內部傳播,更會透過動物、環境及食物鏈擴散。本項目旨在連結來自食物、污水及臨床環境的數據,以建立首個綜合數據庫並進行風險評估。透過採納「健康一體」的方針,本項目將有助於全面理解抗藥性細菌在社區內的傳播路徑。最終目標是為應對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的公共衛生政策提供資訊和支持。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大學 Edward Hill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理工大學 蕭傑恒教授
用於治療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腦損傷的先進小分子RNA療法
嚴重的甲型流感感染可引致危及生命的腦部併發症,然而,由於藥物難以穿越血腦屏障,有效的治療方法至今仍然非常有限。目前,針對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腦部感染的治療方案極其有限。本項目旨在探索一種創新方法,利用包裹在細胞外囊泡中的小分子RNA,這些囊泡經特殊設計,能有效地穿越血腦屏障。此治療策略的目標是在減輕腦部炎症的同時,抑制病毒在腦內的複製。為評估此治療策略,本項目將利用一種尖端的血腦屏障神經晶片模型,該模型能精確模擬人體的血腦屏障環境。此先進模型將有助於優化藥物的遞送方式與治療效果,為應對甲型流感所引致的腦損傷開闢一條嶄新的解決途徑。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大學 Cordelia Dunai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理工大學 李卓倫教授及周弘毅博士
運用人工智能預測高危害病毒的演變
應對大流行病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病毒的演變往往比疫苗與治療方法的研發更快。本項目致力於開發一系列人工智能工具,預測病毒的演化。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大學 Julian Hiscox教授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 王海天教授
探討臨床環境中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科的基因組變異
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是一項日益嚴峻的全球危機,而抗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是其中最具危險性的菌種之一,它們通常對最後一線抗生素具抗藥性。近年來,香港的抗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感染個案急劇增加,此趨勢與全球一致。本項目將從香港和利物浦的醫院收集抗藥性細菌,對其進行基因組測序,並研究抗藥性基因的傳播、轉移與演化方式。透過分析基因組變異及抗生素抗藥性機制,本項目旨在找出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的關鍵遺傳驅動因子。研究結果將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改善監測系統,以及指導開發對抗抗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感染的新療法提供關鍵見解。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 Ismini Nakouti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理工大學 熊慶博士
用體外血腦屏障模型研究腸病毒侵入中樞神經機制
腸病毒可侵入大腦並引起嚴重疾病,如腦膜炎、癱瘓,甚至致命併發症,但我們仍未完全了解它們如何穿越大腦的保護屏障。本項目將使用先進的「晶片器官」血腦屏障模型,模擬病毒與腦細胞的互動。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大學 Claire Hetherington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 楊文龍教授
戊型肝炎病毒(HEV)單株抗體工具包
戊型肝炎是全球肝病的重要原因。一種新的鼠源病毒株已跨越至人類,並在香港及其他地區爆發,但現有診斷測試無法可靠檢測。本項目將製備一套單株抗體工具包,可檢測人類及鼠源戊型肝炎病毒。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熱帶醫學院 Richard Urbanowicz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 薛達教授
唾液檢測新興病原體:差距、機遇及使用評估
在疫情爆發期間,傳統的拭子檢測可能具侵入性、不適且難以大規模推行。唾液提供了一種簡單、非侵入性的替代方案來診斷感染,但其潛力尚未充分利用。本項目將探討唾液如何用於檢測高風險病原體。
英國首席研究員:利物浦大學 Bhagteshwar Singh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 杜啟泓教授
關於邵氏基金會
一代影視傳奇邵逸夫先生於1973年在香港創立邵氏基金會。為延續這份大愛精神,基金會致力推動社會進步。我們的工作圍繞三大支柱: 「教育」、「扶危濟困」及「惠澤香港社群」,涵蓋教育、醫療、科研、文化藝術、救急扶危、社區支援等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