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邵氏基金会推动国际合作 协助应对传染病及疫情挑战
邵氏基金会近日宣布,将投放250万港币(约24万英镑),支持本地三间知名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与英国的疫情研究院 (The Pandemic Institute,简称TPI) 展开跨国科研合作,研究如何应对新兴传染病和疫情的威胁。TPI由英国三所知名学府共同成立,包括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和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计划将资助九个合作科研项目,涵盖各种高风险和新兴传染病,包括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伊波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抗菌药物耐药细菌、引起脑部感染的肠道病毒和戊型肝炎。
邵氏基金会主席陈伟文博士强调:「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支持这一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并与香港的大学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香港多所大学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抗疫起到了关键作用。病毒不分国界,面对今后的挑战,国际合作将起到前所未有的关键作用。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推动更多跨国协作,共同应对无国界的威胁。」
TPI总监兼利物浦大学脑神经学系主任汤姆.所罗门教授(Prof. Tom Solomon) 表示:「这项目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重要一步。我们非常感谢邵氏基金会的慷慨资助。这笔资金将使我们能够应对具有流行或大流行潜力的关键病毒和细菌危害。我们的团队正在应用互补的科学和技术方法,包括人工智慧和机器学习、新颖诊断、治疗创新、流行病学建模、基因组分析和疾病机制研究,以加强全球的准备和应对能力。」
项目的启动仪式在香港英国领事馆举行,吸引了院校代表、各参与机构的主要研究人员和利物浦大学校友出席。趁着各研究团队齐集香港的良机,大会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科研活动,各团队深入讨论有关的研究课题并推进合作。活动以一场文化考察作结,旨在加强团队交流和深化合作关系。
资助项目:
透过机器学习发现协同抗流感药物组合
流感仍然是最具大流行威胁的疾病之一,而现有治疗方法有限。本项目利用人工智慧快速识别现有药物的组合,以期能更有效地共同对抗病毒。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大学 Saye Khoo 教授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 袁硕峰教授
利用抗体发现开发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是一种高风险病毒,死亡率高,并在中东地区持续爆发。目前并没有快速检测方法。本项目将测试特别设计的抗体,以评估哪些抗体在简单的「验孕式」MERS 侧向流检测中效果最佳。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热带医学院 Caitlin Thompson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 朱轩教授
食源性多重抗药性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抗微生物药物抗药性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议题,具多重抗药性的细菌不仅在医院内部传播,更会透过动物、环境及食物链扩散。本项目旨在连结来自食物、污水及临床环境的数据,以建立首个综合数据库并进行风险评估。透过采纳「健康一体」的方针,本项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抗药性细菌在社区内的传播路径。最终目标是为应对抗微生物药物抗药性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资讯和支持。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大学 Edward Hill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 萧杰恒教授
用于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脑损伤的先进小分子RNA疗法
严重的甲型流感感染可引致危及生命的脑部并发症,然而,由于药物难以穿越血脑屏障,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然非常有限。目前,针对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脑部感染的治疗方案极其有限。本项目旨在探索一种创新方法,利用包裹在细胞外囊泡中的小分子RNA,这些囊泡经特殊设计,能有效地穿越血脑屏障。此治疗策略的目标是在减轻脑部炎症的同时,抑制病毒在脑内的复制。为评估此治疗策略,本项目将利用一种尖端的血脑屏障神经晶片模型,该模型能精确模拟人体的血脑屏障环境。此先进模型将有助于优化药物的递送方式与治疗效果,为应对甲型流感所引致的脑损伤开辟一条崭新的解决途径。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大学 Cordelia Dunai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 李卓伦教授及周弘毅博士
运用人工智能预测高危害病毒的演变
应对大流行病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病毒的演变往往比疫苗与治疗方法的研发更快。本项目致力于开发一系列人工智能工具,预测病毒的演化。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大学 Julian Hiscox教授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 王海天教授
探讨临床环境中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的基因组变异
抗微生物药物抗药性是一项日益严峻的全球危机,而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是其中最具危险性的菌种之一,它们通常对最后一线抗生素具抗药性。近年来,香港的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个案急剧增加,此趋势与全球一致。本项目将从香港和利物浦的医院收集抗药性细菌,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并研究抗药性基因的传播、转移与演化方式。透过分析基因组变异及抗生素抗药性机制,本项目旨在找出抗微生物药物抗药性的关键遗传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将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改善监测系统,以及指导开发对抗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新疗法提供关键见解。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Ismini Nakouti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 熊庆博士
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研究肠病毒侵入中枢神经机制
肠病毒可侵入大脑并引起严重疾病,如脑膜炎、瘫痪,甚至致命并发症,但我们仍未完全了解它们如何穿越大脑的保护屏障。本项目将使用先进的「晶片器官」血脑屏障模型,模拟病毒与脑细胞的互动。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大学 Claire Hetherington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 杨文龙教授
戊型肝炎病毒(HEV)单株抗体工具包
戊型肝炎是全球肝病的重要原因。一种新的鼠源病毒株已跨越至人类,并在香港及其他地区爆发,但现有诊断测试无法可靠检测。本项目将制备一套单株抗体工具包,可检测人类及鼠源戊型肝炎病毒。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热带医学院 Richard Urbanowicz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 薛达教授
唾液检测新兴病原体:差距、机遇及使用评估
在疫情爆发期间,传统的拭子检测可能具侵入性、不适且难以大规模推行。唾液提供了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替代方案来诊断感染,但其潜力尚未充分利用。本项目将探讨唾液如何用于检测高风险病原体。
英国首席研究员:利物浦大学 Bhagteshwar Singh 博士
香港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 杜启泓教授
关于邵氏基金会
一代影视传奇邵逸夫先生于1973年在香港创立邵氏基金会。为延续这份大爱精神,基金会致力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工作围绕三大支柱: 「教育」、「扶危济困」及「惠泽香港社群」,涵盖教育、医疗、科研、文化艺术、救急扶危、社区支援等范畴。